一品楼凤qm论坛_万花楼快活林信息论坛_新茶论坛_楼凤51论坛还能用吗

OA登陸
忘記密碼
登陸
新聞中心

集團要聞

文章詳情

全國首批!雙雙入選!中海領潮低碳轉型

時間:2024-09-24 19:07:15來源: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
9月22日,正值我國碳達峰、碳中和重大宣示四周年之際,中國建築節能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“2024第一批零碳建築項目發布會暨零碳建築技術論壇”,正式發布了我國第一批零碳建築項目。憑藉在踐行“雙碳”戰略中的領先實踐,深圳中國海外大廈和北京中海金融中心雙雙入選首批零碳建築項目,標誌着中海研發、建設的零碳建築得到建築行業正式認可,中海在綠色低碳發展領域取得新突破!

中國海外大廈坐落於深圳市南山區後海片區,建築高度為100m,建築面積約6.12萬平米。中海積極響應國家“雙碳”戰略目標,率先以實際行動引領建築領域節能降碳,在2020年12月正式啟動中國海外大廈項目,積極探索大型商業辦公建築零碳技術路徑,打造全國首個5A級高層寫字樓零碳建築總部示範工程,項目 2024年2月已正式投入使用。
項目受到各級主管部門和行業的高度關注和認可,獲得2022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“零碳建築科技示範工程”、中國建築節能協會“近零能耗建築”設計認證、深圳市綠色建築創新項目一等獎、廣東省住建廳和深圳市住建局“近零能耗建築試點項目”等。

中國海外大廈,克服地處夏熱冬暖地區氣候不利條件和高端寫字樓服務等級高、用能需求大等難點,聚焦需求側節能和用能側減碳兩個維度,因地制宜選用11項節能減碳技術,實現建築綜合節能率61.0%,可再生能源利用率12.1%,達到近零能耗建築標準要求;碳排放強度28.1kgCO2/(m2.a),降碳率52.60%,剩餘碳排放通過碳補償實現零碳建築目標。

需求側節能—基於對深圳市常年氣候、風向、光熱條件的深度分析,從規劃布局、自然通風、自然採光及圍護結構等方面,最大程度降低建築用能需求,為建築的零碳策略奠定良好基礎。

項目因地制宜的採用偏筒+中庭的布局方式,實現對均質化採光的需求,減少對人造光源的依賴。建築打造屋頂、露台等綠色空間,實現多層次立體綠化,讓處於高強度開發的城市核心區的人們擁有更多親近自然的機會。採用南北貫穿式的邊庭,創造良好自然對流通風;通過風環境和熱環境測算,豎向貫通中庭的設計,全年可實現約2300小時自然通風,減少約180噸二氧化碳的排放。節能幕牆及遮陽系統的應用,每年可減少40%的太陽輻射量。

用能側減碳—基於健康、舒適、低碳、高效目標,採用主動式冷梁空調系統、高效製冷機房、熱回收、屋面太陽能光伏、智慧運維平台等技術,全面提升能源系統效率,最大程度降低建築能源消耗。
主動式冷梁空調,實現溫度、濕度獨立處理控制,解決傳統空調吹風感強、冷熱不均、系統能耗高等痛點,同時實現空調系統節能約20%。採用高效製冷機房設計理念,通過冷源梯級利用、高效設備、系統優化、精密控制等策略,實現全年製冷綜合能效6.4的目標,達到行業領先的水平。

依託新一代信息技術,構建行業領先的智慧物聯網系統,建設可視化的智慧管理平台,能源系統AI優化控制,實現智慧高效低碳運維。通過可視化和智慧化能源管理,實現能耗和碳排放數據的收集、分析、披露和節能運行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挖掘節能潛力。

2023年初,中海正式啟動北京中海金融中心零碳示範工程的建設。項目坐落於北京市西城區二環內,建築面積3.05萬平米,建築高度45m,地上11層。項目整體定位為綠建三星、LEED金級、WELL金級認證,以北京首個大型商業零碳建築和光儲直柔集成示範為目標。項目獲評“十四五”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零碳建築科技示範工程和2023年中建集團零碳示範項目。

項目聚焦被動技術降需求、主動技術提能效、能源轉型降排放、低碳建造降隱含碳4大類18項技術措施;基於技術產業化發展目標,重點研發和示範了高性能圍護結構、高舒適高能效新型空調系統、建築電氣化技術、智慧健康技術、BAPV和BIPV技術、光儲直柔和低碳建造等7大專項技術。項目實現建築綜合節能率81%,本體節能率63%,可再生能源利用率68%,遠高於近零能耗建築要求;碳排放強度16.0 kgCO2./(m2.a),降碳率75%,剩餘碳排放通過碳補償實現零碳建築目標。

“高性能圍護結構”,通過提升屋面、幕牆及其非透光部分等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,圍護結構的全年累計熱負荷下降約1/3,大幅減少空調採暖能耗,同時提升室內舒適度。採用三玻兩腔單元式幕牆,並結合立面設置水平固定外遮陽。幕牆、外牆和屋面傳熱系數,與《建築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範》規定值相比分別提升約30%、40%、50%。

“高舒適、高能效新型空調系統”,空調系統採用高舒適、高能效的溫濕度獨立控制系統,採用乾式風機盤管調節室內溫度,獨立新風調節室內濕度;設置雙溫冷源提升系統能效,製冷系統實現年度綜合能效值6.5,遠高於國內標準,達到國際領先水平。

“建築電氣化”,項目採用地源熱泵供熱,取消傳統市政熱力,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。基於高層寫字樓場地空間受限,地源熱泵地埋管布置在樓座筏板下,共布設212個豎直換熱孔,垂直換熱管長度150m。地源熱泵供熱綜合能效達到3.5,為北方地區商業建築供暖電氣化和用能轉型提供成功示範。
“智慧、健康技術”,智慧碳管理平台集成高效空調、智慧照明、光儲直柔、室內外環境監測等多個子系統,實現能源系統與設備設施自控節能運行;項目設置新型照明示範區,探索未來辦公智慧健康低碳照明新場景,示範區採用全光譜燈具模擬太陽光,按照人因、節律照明的控制策略,實現和日光趨同的照明效果,提升空間光環境健康水平。
“BAPV和BIPV技術”,基於高層寫字樓光伏利用敷設空間受限的特點,項目充分利用屋面空間、並深入挖掘立面空間(非透光幕牆、光伏幕牆、遮陽板)布設光伏光伏裝機面積約2690㎡,年發電量約46.9萬kWh,發電量可滿足全樓34%用電需求,實現高比例光伏應用。

“光儲直柔”,構建能源微網,實現建築物的能源生產、消費、儲存、調節“四位一體”協同控制,建築柔性調節容量312KW,調節比例達到23%,是迄今為止北京規模最大、柔性調節能力最強的商業辦公示範項目。項目集成光儲直柔寫字樓業態全場景應用,包含全樓直流照明、智慧機房直流空調、直流充電樁、1800㎡全直流系統示範區等。

“低碳建造”,項目通過低碳建材、低碳工藝、數字化管理、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相關措施實現建築在建材階段、施工階段減碳約72kg/m2,施工階段碳排放強度整體降低約25%。搭建碳排放信息化管理平台,實現施工過程碳排放的精細化管理。

中海作為中國房地產行業領導品牌,始終堅持綠色低碳產品策略,截止2024年6月,中海綠色建築面積累計約為1.09億平米。特別是自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提出中國雙碳戰略目標以來,中海以中國海外大廈和北京中海金融中心零碳示範項目為契機,持續研發並建立零碳建築技術體系,積極推動技術產業化應用,近零能耗及零碳建築開發規模累計達60萬平米,覆蓋全國主要氣候區和住宅、商業業態,已經初步建立行業領先優勢;制定並啟動《碳達峰實施方案》,正式發布《碳中和白皮書》,領先設定中長期雙碳目標,於2030年範圍一及範圍二單位面積碳排放強度降低30%以上(以2019年為基準),努力爭取2060年實現碳中和。

基於綠色低碳領先實踐,中海積極研發技術標準,推動建築行業綠色低碳規範化發展。參編國家標準《零碳建築技術標準》和地方標準《北京市超低能耗公共建築設計標準》、深圳市《近零能耗建築技術標準》;作為主編單位牽頭編制低碳寫字樓團體標準三部,其中中國工程標準化協會標準《低碳寫字樓行業技術規程》近日通過報批並將於2025年1月1日正式施行,中國建築節能協會標準《零碳辦公建築評價標準》、《辦公建築碳排放核算標準》將在今年底完成報批。